木材之流动

木材之流动

张应强

出版时间

2006-11-01

ISBN

9787108025494

评分

★★★★★
内容简介

在贵州省东南部的崇山峻岭间,一江清水静静流过,这就是沅水上游主要支流清水江。构成清水江流淌故事最精彩篇章的,可能是清代以来满江漂流的木材带出的喧嚣与繁华;零星的文献记载和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些故事中,展开的也正是一幅围绕木材之流动所形成的区域社会历史图景。《木材之流动》试图撷取其中主要片断,大致勾勒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木材之流动过程。

  清水江木材之流动,背后实际上是整个流域不同人群在不同时空中演绎出的不同故事。作为一项区域史的研究,《木材之流动》希望可以围绕这些故事的渐次展开。将清代清水江下游地区这一特定区域社会置于王朝,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来加以把握,通过对以木材采运活动为中心的区域社会历史基本过程的梳理和描述。探讨依赖和通过一个区域市场网络的发展,传统中国的国家力量与相应区域的地方社会发生了怎样的互动,从而对区域社会变迁之多重因素交互作用,多种关系复合一体的过程,进行地域化的理解和做出历史性的解释。

张应强

贵州人,苗族,1965年生。先后就读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中南民族学院民族研究所、中山大学历史系,分获历史学学士、法学硕士、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近年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区域社会文化变迁与族群认同等方面。

目录
丛书总序 走向历史现场
地图
导言
第一章 清水江流域:区域背景及早期开发
一、明清时期区域社会背景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好像题目不太对内容
方志文集笔记山林契约诉讼文书碑刻族谱口述调查,史料多元丰富且较系统,令人艳羡。拓殖政策影响流域开发,王朝典章制度渐入区域社会生活,地方社会灵活因应,融合王朝正统意识。市场网络形成,区域社会生活中身份符号与族群界线流动,与其后文化意义,共同构筑权力结构的变迁
史料充实,运用史学、社会学方法详细分析清代清水江下游木材贸易网络之形成、发展及其与中央政府、地方社会之互动,实华南史学又一杰作~
史料搜集之难,能把那几个案子说清楚不容易了,但是还是王朝国家的视角
区域社会容易忽视外部性制度和族群关系,以清水江文书(万二)借鉴台湾。
避开笼统的“汉化”,力证“王化”之合法性,虽结论仍有过度延伸之嫌
作者的核心观点在于王朝、市场力量与地方的多层次互动视角下区域社会的变迁问题。 讨论的问题有些零碎,或许是理论架构太模糊的缘故。譬如,反复强调“王朝力量”、“地方应对”、“多层次互动关系”、“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但论述往往并不明晰,导致阅读过程比较枯燥。 不过,能把有关“四大案”的民间文献、唱词和契约整合成一部关注区域经济生活与“内地化”历史轨迹的著作相当不易。
总结。人类学的学生缺了作者这样收集资料的技术,历史人类学的基调应该在于历史学。但是历史人类学独特的地方在于,细枝末节按图索骥;它关涉日常,只是那个日常在于曾经。或许人类学不应该开《历史人类学》,应该开《历史资料收集、归纳及解读》。
区域史。大量地方文献。
视角传统,胜在材料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