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

顾颉刚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9-09-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16.43MB

评分

★★★★★
内容简介

《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是顾颉刚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在燕京大学开设“中国上古史”一课时的讲稿。作者旁征博引,对先秦、两汉典籍中的三皇五帝等古史传说作了详细的考辨,严密地考证了古史传说的演变过程、发生背景,推翻了它们的史实地位而恢复其传说本质,澄清了古史系统中的非历史成分,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自己独到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观,创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堪为信史的古史系统。《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深入浅出,文字生动活泼,趣味隽永,引人入胜。无论对上古史研究,还是古文学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参考价值。

目录
前言
自序一
自序二
一 诗经(商、周的祖先)
二 诗经(禹)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顾颉刚对数十本古籍对上古事物的描述,进行了比对和辨识,没能力读古史辨的读读这个也行。
顾真是天纵奇才,确实惊天地泣鬼神,读了令人豁然开朗。上半部极佳,语言简短有力,对不能确证的东西存而不论,只谈出现的先后顺序。很多东西都出现就是没有依据的,也不必找其理由,重要的是人们如何记忆和解释它。下半部明显不行,啰啰嗦嗦,长篇大论,很明显陷进去了,也太执着于辨伪,忘了自己上半部的主旨。其实真伪完全是次要的,刘歆可以伪造古史,也可以不伪造,但很多古史唯有到了五行相生的五德说出现之后,才能具有意义,这才是更重要的,下半部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能否把王肃、潜夫论等一家之言当作理论系统的某种完善,在思想史上,也是存在问题的。
历史发明学神作!《诗经》出现商周祖先和禹,《论语》出现尧舜,《孟子》出现帝,《荀子》渲染五帝,《韩非子》发明燧人氏,《吕氏春秋》发明神农氏和三皇五帝,《战国策》将伏羲列于神农之前,《淮南子》发明二皇系统,女娲……政治力量出现的时间越晚,为证明自身合法性,发明的神话时间线越前。类似于进步主义反对封建派,则超越当朝从历朝的发展中找合法性,种族主义反对进步派则把时间拉长到自然状态去找合法性。本书关于王莽和刘歆的历史发明学论述极为精彩,可见我国造史传统极其博大精深
比古史论文集里的文章通俗得多,好读不上火~
以帝王世系为中心全面分析了先秦两汉的相关典籍,既是顾先生“层累古史观”的生动实践,也是对上古史作伪的全面清算,其实可以看做《战国秦汉间人的作伪》这篇文章的扩展,不过以我目前的学力,读起来还是颇为吃力的,以后还要重读、多读
牛逼
1.跳读,西汉开始就看不懂了,扫一眼翻过去就算了。别被目录骗了,以为单单列举材料,其实越到后面古史伪造越多,辨别越复杂,太难读了。 2.总体辩驳得很清楚了,但是到孔子的时候,尧舜二帝因何产生?不得而知。 以后的就比较清楚了: A.孟子开始,诸子为论证其观点,引用各种街谈巷议,尧舜故事开始丰富。 B.战国时,为吞并造势,开始将上古的氏族归并于一个源头;很多大国拉传说人物入自己血脉。 C.战国后期,邹衍创造其五行世界观而造神;庄周为其“世风日下”史观而造神,西汉的淮南王接力其工作;《吕氏春秋》为统一造势,开始把神谱整理。 D.西汉初年三统论;神仙家造神;整理文献产生的伪造、篡改;董仲舒将神谱梳理入阴阳五行体系。 E.刘歆为争古文经地位、为协助王莽造势,改古书。
那时候的学术论战多有趣
微言大义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