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道人心

神道人心

余欣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

2006-03-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24.12MB

评分

★★★★★
内容简介

《神道人心》仔细清理了宗教史、社会史研究的各种理论,提出“民生宗教”的概念,企图以此为主要线索,从社会生活实际的层面,来诠释唐宋之际郭煌民众的信仰世界,揭示其丰富的内涵。作者几乎穷尽了所有相关郭煌文献,并有机会走访牛津、剑桥、伦敦、巴黎、莱顿、柏林、京都、台北等学术中心,亲自校核原卷,且于欧美、日本、港台的研究成果多有吸纳,使理论思考更趋成熟,文献考证更加缜密,扩张了敦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开拓了敦煌学的新领域。

余欣,1974年生,浙江黄岩人,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研究员。曾任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法国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巴黎高师、普林斯顿大学、京都大学访问教授。

研究领域为敦煌学、博物学、中古宗教史、写本文化与知识社会史,尤致力于中古中国的知识建构、信仰实践、社会生活与政治运作的整合研究。著有《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中古异相:写本时代的学术、信仰与社会》《博望鸣沙:中古写本研究与现代中国学术史之会通》《敦煌的博物学世界》等。

目录
敦煌文献征引凡例
导论:民生宗教社会史理论的初步建构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术语释义
第二节 资料运用与研究方法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口口声声要跟欧洲汉学争胜,可写得那么像个法国人,还争个屁啊。
立论甚高,观点颇新,但总感觉实证与分析不足,可能是我不懂敦煌学的缘故
95分,不愧是乃师荣新江先生推荐的经典学位论文。无论导论中建构的“民生宗教”之理论,抑或正文里对敦煌诸神的阐释、卜宅安居的风俗、出门旅行的禁忌等问题的讨论,均可见其博学多闻,功力深厚。不明觉厉,边膜边学。
汉学的底子
學習學習
学年论文参考文献,社会生活史
说实话,敦煌这些内容明清民间信仰都有,而且更加丰富多彩,我觉得这篇优博最大价值是利用敦煌材料填补了民间信仰在唐代这一段。
@2019-04-12 19:41:14 @2021-09-12 12:42:48
学术界会关心新概念的发明与辨析。我没有学术立场,不太接受“民生宗教”标签,不过也无所谓。重要的是,我阅读此著的巨大收获,碰触到一千年前祁连山与荒漠环围的边城社会僧俗官民们的恐惧、犹豫、无奈与绝望等等各样情感,在其上展开了“唯灵是信”的信仰大杂烩画卷。若视线拉到更大时间尺度与地理尺度,则可感受到此信仰模式及细节在华夏人群中顽固的延续,而同时又呈现出中与西、释与道、礼与俗冲撞且包容所预示的变革前夜之世态。
本书由余欣在北京大学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导师荣新江),敦煌宗教社会史研究必读书目,内容十分扎实。当然,和余欣后来的著作相比,本书稍显稚嫩。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