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

葛兆光

出版时间

2022-08-31

文件格式

EPUB

文件大小

8.67MB

评分

★★★★★
内容简介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为葛兆光讲义系列之一,是《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重订增补本。《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凡十三讲,涉及汉字、婚礼丧仪、家族和社会、儒佛道、阴阳五行、民间信仰、传统的世界观等。本次重订,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增补修订,增添相当数量的配图,还在每讲后面增加了阅读文献和参考论著,以供读者延伸阅读。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为读者呈现出一幅生动的古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地图,带领读者感受一个早已随着时间远去的“古代中国文化世界”,同时也为读者在记忆与现实、传统与现代、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

葛兆光,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与历史系特聘资深教授。原籍福建,1950年生于上海,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1992年起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2006年至2013年任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院长。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香港城市大学、台湾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校客座教授。2009年获选第一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Global Scholar”。主要著作有《中国思想史》《宅兹中国:重建有关中国的历史论述》 《何为中国:疆域、族群、文化与历史》 《历史中国的内与外——有关“中国”与“周边”概念的再澄清》等。

目录
“葛兆光讲义系列”•说明 1
开场白:面对难题:对中国文化的界定、涵盖与评价 1
一、界定中国文化之难 4
二、涵盖中国文化之难 7
三、评价中国文化之难 9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断裂的上层世界与连续的下层世界;海陆的文化交融;佛教带来从贵生到长生,从承负到报应,与现实无关利益的无关的信仰。
作者以丰富的史料去帮助读者从“差别”的角度去清晰地建立对一国的文化的观念,并指出文化没有好坏区分,一再强调避免出现种族歧视和文化歧视。讲义从“汉字文化圈”的“笔谈”交流,对中古东亚的文化共同体有关键作用,到“将写字成为一种很大的艺术门类”这一个中国特色,再到“死亡、下葬以及死后世界的想象”,讨论王权与神权在欧洲中世纪双峰并峙,但是不能在中国生根,外来宗教绝不能优先于中国本来的伦理信条与道德规范,提出“不是佛教征服了中国,而是中国改造了佛教,“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的禅宗“无念”的态度解读,以及“儒道互补”的超越姿态与护生理念。作者在阐述庄子的思想“安时而顺从”如何保持个人的精神自由。无心与坐忘,通过这本书不仅了解了中国文化的个性,更有一种悟道的快乐,接着准备读读《中国禅思想史》。
三刷,主要阅读佛道等信仰章节。猛然发现,葛老的道J观,正是经典的道J史旧范式:道家是学术思想,道J是宗J信仰;五斗米道从巴蜀北上与东进,形成南北天师道,促成上清与灵宝;以道J为代表的各大ZJ,最后都屈服于HQ……稍微不同的地方,即其主张道J正式出现于中古时代。窃敢断言,葛老的这些讲义,以后将会养活一大帮人——专门研究葛氏思想的葛学专家。😈
浅显流畅,一套四本应该都很好读,对古代史和思想史有兴趣的小白必备。不过能把“啊”“呀”这类语气词批量查找删除,吗……
比较浅显
文史哲专业必读的通识书籍,在顶尖学府给本科生的讲课记录,大家小书,举重若轻,语言平淡自然,行文舒徐自如,能将如此庞大的思想体系用精炼而理深情挚的方式表达出来,可当作其简明的《中国思想史》。在吸取丰富的知识内容的同时,更应该关注论述视角、阐述方式。第一讲讲汉字就着实精彩。儒释道三家构成主线,从家天下的儒家传统,再到佛教东传道教土生,对佛教和道教的思想、方法、技术和影响介绍得清晰明了。不仅关注只属于少数上层文化人的大传统,也不忘自然生成于日常生活的小传统。上层自觉的、有理解的信仰与民众自然的、追求实用主义的信仰。于是特地讲了风水说与影响汉族中国人思维的阴阳五行知识。以为自己生为中国人就自然了解中国文化,但对这些常识恰恰是模糊不知。
作者在文章中调侃其学生忘记古时写信的一些规矩,但却在自己的书中使用如此口语化的表达。即使是讲义,当作书出版的时候 ,还是应该规范一点。
很浅显易懂。第一章最有兴趣,我也在想讲中国文化到底要讲什么。
可作一般读物,讲得很仔细有条理,对宗教关注更多。
20230723 看过了,图书馆借的书。 挺好,虽然比较浅,但讲的挺清楚。 因为是讲义,所以系统性一般。 后三章和结语部分相对一般。 具体详见备忘录。
手机扫码访问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