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利坚是怎样炼成的

美利坚是怎样炼成的

[美] 约翰·菲尔林

出版时间

2015-09-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0.13GB

评分

★★★★★
内容简介

18世纪的最后十年被称为“激情时代”。相互敌对的派系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路线而斗争,每一方都确信对方的目标会出卖革命遗产,破坏付出巨大代价赢得的革命成果。他们的赌注并非一时一刻的政治利益,而是未来美国民主实验的进程。在这场划时代的辩论中,最突出的两位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和亚 历山大·汉密尔顿。

两人皆具远见卓识,但对合众国的梦想却南辕北辙。杰斐逊是真正的革命者,相信个人自由和平等主义社会,希望削弱中央政府的力量,由各州掌握较大权力。汉密尔顿则是出色的组织者和策略家,害怕混乱和失序,试图建立强大的政府,以保障新生共和国的安全,推动经济发展。

公开的对抗最终演变为私仇,杰斐逊的副总统亚伦·伯尔在决斗中用手枪打死了汉密尔顿。《美利坚是怎样炼成的》生动地再现了他们的个性、激情和无畏的梦想,两人的遗产如同DNA的双螺旋,继续塑造着美国的形态。

约翰·菲尔林(John Ferling),西佐治亚大学荣休历史教授,著有多部关于美国革命的历史作品,以及获奖作品《跃入黑暗》(A Leap in the Dark),以及《点燃世界》(Setting the World Ablaze)。

译者:

王晓平、赵燕、黑黟,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师,英语语言文学学科金海翻译社成员。

目录
前言
引子
成长经历
第一章 “结交良师益友”:不快乐的少年时光
美国革命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杰斐逊&汉密尔顿——自学成才的典范
作为研究美国建国初期政党与宪政历史的学生,对于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政治斗争本已经烂熟于心,看到本书仍然忍不住为两位伟人波澜壮阔的人生感到心潮澎湃,仿佛自己就置身在风雨飘摇的美洲大陆,感受着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青春思绪、悲天悯人。美中不足的是三个译者的翻译又强烈的割裂感,第一位译者翻译流畅,文笔精巧,恰到好处,后两者则情感过于猛烈,而中间几章的翻译尤其词不达意,经常出现繁复又不明就里的翻译,显然对所翻译的内容并不熟悉,令人遗憾。
“杰斐逊和汉密尔顿的遗产如同DNA的双螺旋,继续塑造着美国的形态”
2016-1-27读毕。
美国建国这个政治事件,恰好跟工业革命在时间上重叠。当时的美国特别是东北部,明智地选择紧跟英国工业革命的潮流,为后来成为工业大国奠定了基础。然而,美国的南部,无法摆脱利润丰厚的奴隶制种植业,坚持要继续发展农业。本来各自发展,互不干扰是最好的。很不幸的是,美国的工业太过于弱小,很需要强国家的大力支持。就好像今天的中国,私人企业家掏不出2万亿来建设高铁,只能依赖国家投资。强国家需要高税收,因为,当时主要是农业人口为主,所以这个税收自然主要落在了农业人口的头上。有点像中国早期的农业税。强国家对传统的农业和农民基本上没用,没用又要交税,农业区就很不高兴。于是产生了激烈的政治斗争。
给我看生气了,作者绝对是民主党人,夹的私货有点多吧?你这书何必叫《杰斐逊与汉密尔顿》,直接叫《伟大的杰斐逊如何面对阴险的敌人汉密尔顿》呗。
功成弱冠,玉折不惑。
按需。“18世纪的最后十年被称为“激情时代”。相互敌对的派系为美利坚合众国的路线而斗争,每一方都确信对方的目标会出卖革命遗产,破坏付出巨大代价赢得的革命成果。他们的赌注并非一时一刻的政治利益,而是未来美国民主实验的进程。在这场划时代的辩论中,最突出的两位人物是托马斯·杰斐逊和亚 历山大·汉密尔顿。”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