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全集 第27卷 第I分册

黑格尔全集 第27卷 第I分册

(德)黑格尔

出版时间

2014-09-01

文件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9.46MB

评分

★★★★★
内容简介

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为了推进我国的黑格尔研究,特此出版历史考订版《黑格尔全集》。

这《黑格尔全集 第27卷 第I分册》是《黑格尔全集》第27卷第I分册,世界史哲学讲演录,是黑格尔1822—1823年冬季学期在柏林大学第一次讲授世界史哲学的学生课堂笔记,它在1996年首先作为讲演录试行本第12卷出版。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起源于他宣告自己的思辨体系的《哲学全书纲要》(1817年),正是依据这个纲要,黑格尔运用他的思辨逻辑,利用当时所能掌握的大量文献,写出了第一本世界哲学手稿,讲授给他的听众。

黑格尔的世界史哲学讲演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世界史的概念。第二部分世界史的进程,黑格尔详细评述了国家的三种形态,即东方世界、希腊世界和罗马世界、日耳曼世界。黑格尔非常重视他的世界史哲学,此后在1824—1825年、1826—1827年、1828—1829年和1830—1831年冬季学期讲了这门课程。他每次讲授,都会补充新的史料,使所讲的内容得到更进一步的发挥和修订,以至于第五次讲授的理论出现了明显的变化。

格奥尔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德国哲学家,出生于今天德国西南部符腾堡州首府斯图加特。1801年,30岁的黑格尔任教于耶拿大学。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学校长,其哲学思想才最终被定为普鲁士国家的钦定学说。因此,说他大器晚成毫不过分。1831年在德国柏林去世。

目录
中文版前言
世界史的概念
世界史的进程

显示全部
用户评论
非常大致以至于说等于没看地看了一遍 简单对比了一下王造时版,王版英译本的德文原版似乎是学生笔记(+黑格尔手稿?忘记了)合集,而这个版本是根据德文历史考证版翻译的早期课程学生笔记,因此内容上不如王版丰富甚至说差很多(比如拜占庭),而且具体的内容也有很多不同,只能说大致的思路和基本的内容安排是一致的,但具体上已经可以当两本“考订版”书看了。 非常不推荐买纸质精装,纯骗钱,这个历史考订版要出好几个分册,也就是从早期到后期的课程笔记,这本书是第一分册也就是最早的,内容丰富程度肯定没有后来多,搞个电子版足够。 钱多没地花有收藏爱好的当我没说。
相对于王造时的那个译本《历史哲学》,本译本近乎于一“洁本”。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火爆评论都消失无影无踪,而且还出现许多高度赞美中国古代政府和皇帝的言论,让人不由得怀疑是不是有两个黑格尔。这种差别看似与译者无关,而是由于所据原本不同,但是选择哪个原本却反映出译者的倾向性。
歷史作為私人神學的鏡子。於鴻蒙處究天人之際的野心,內在精神如謎生長降入世界。
破吉西哲选读用的,读了一学期终于读完了,pre做到疯。 看的时候一遍又一遍想, 黑格尔要是只有主观精神该多好,为啥不在客观精神出来之前🈚️了(bushi)。 这个翻译可能要减一星,其实很多看起来很迷惑的地方德文版还是比较清晰的。 (虽然黑格尔过于看不起中国,但是有时候为什么会觉得他说的对呢?🤔)
翻译有瑕疵
2022.5.7~5.20,第一本黑格尔//哲学的世界史是精神的实现过程,各个民族是其连贯环节,国家是世界历史在尘世中的实现。东方:伦理强制、取消内在的中国;留驻于自然绝对差异的印度;个体统一为抽象整体的波斯;自在成谜的埃及。思想的需要迫在眉睫;祂从自然转向精神。艺术多神教的希腊告别了神谕,特殊个体性崛起,复又被罗马的抽象普遍性压服。查理曼帝国,这个实在的统一体昙花一现,接着走向了作为观念的统一体的基督教欧洲:民族国家的均势、实在的分裂。普遍东西的需要在启蒙运动中道出:国家知性的诞生、特权消失、普遍承认。罗曼国家革命复归失败,黑格尔最终将目光投回自己的祖国。基督教启示在人那里才有意义:人是目的,上帝经过主体中介回到自身,主体由此在否定性中牺牲自身、达到自身、拥抱普遍性,成为自由的人——市民。
学生笔记整理而成,译者注很用心,相较于Sibree英译本内容上有些许出入,暂时无法彼此替代。译文流畅且反应近年研究成果,值得参考。
下载地址
我要反馈